智律网整理 责任编辑:丽丽 2017-12-07 17:24:04 此文已帮助过 464人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ず透纳苹肪常乐挝廴竞推渌?,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环境?;ぜ岢直;び畔?、预防为主、源头控制、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ぶ鞴懿棵哦员拘姓虻幕肪潮;すぷ魇凳┩骋患喽焦芾?。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法对资源保护和污染防治等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环境?;ね度肓腥氡炯恫普に?。逐步建立政府、企业、个人和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多元环境保护投融资机制,引导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参与生态环境?;?。
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对国家和省规定用于环境保护的资金,应当予以落实并合理安排使用,不得截留或者挪用。
第五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享有知悉环境信息、参与和监督环境?;さ娜ɡ?,有保护环境的义务,有权对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行为进行举报。举报属实的,有关部门应当奖励,并对举报人的个人信息予以保密。
对在环境?;すぷ髦凶龀鱿灾杉ǖ牡ノ缓透鋈?,由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监督管理
第六条 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国家环境保护规划和本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会同有关部门编制省环境?;す婊?,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实施。
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根据上一级人民政府环境?;す婊捅拘姓虻幕肪匙纯?,会同有关部门编制环境?;す婊?,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实施。
环境?;す婊哪谌萦Φ卑ㄉ;ず臀廴痉乐蔚哪勘?、任务、保障措施等,并与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等相衔接。
第七条 省、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组织编制工业、农业、城市建设、自然资源开发等专项规划,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第八条 省人民政府可以制定严于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和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对环境问题突出的地区或者区域内产能饱和的行业,决定执行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
第九条 省人民政府环境?;ぶ鞴懿棵庞Φ倍怨裨合麓锸∪嗣裾幕肪持柿扛纳颇勘旰臀廴疚锱欧抛芰靠刂浦副?,按照设区的市、县(市、区)逐级分解落实,并制定本省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行政区域污染物防治的需要,制定本省实施特征性污染物的总量控制计划,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环境?;ぶ鞴懿棵庞Φ卑凑丈弦患度嗣裾肪持柿扛纳颇勘旰臀廴疚锱欧抛芰靠刂萍苹囊?,制定本行政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实施方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
污染物排放总量实行等量、减量置换,余量可以进行交易。
第十条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由建设单位依法报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批。
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建设单位应当同时实施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其审批意见中提出的环境?;ざ圆叽胧?。
实行排污许可管理的建设项目在投入生产或使用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申请取得排污许可证。
第十一条 建立健全环境监测制度。
省人民政府环境?;ぶ鞴懿棵哦匀』肪臣嗖夤ぷ魇敌型骋患喽焦芾?,定期公布环境监测机构名录,会同有关部门完善省环境监测网络和环境监测数据库,健全环境监测预警机制。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所属环境监测机构应当组织开展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督监测、排污许可证管理监测、环境状况调查及评价监测、应急监测,为环境质量评价提供真实可靠的监测数据,组织实施环境质量预报。组织开展飞行监测及检查,开展环境监测科学技术研究。
各类环境监测机构应当按照环境监测标准与技术规范从事环境监测活动,接受环境?;ぶ鞴懿棵诺募喽?。不得伪造、篡改环境监测数据和环境监测报告。
第十二条 省、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根据本行政区域的环境承载能力、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以及排污单位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浓度等因素确定重点排污单位,并依法向社会公布。
重点排污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监测规范安装使用自动在线监控设备,不得擅自拆除、闲置、改变或者损毁。自动在线监控设备应当与环境?;ぶ鞴懿棵诺募嗫仄教?。
自动在线监控设备的运营单位应当保障自动在线监控设备的正常运行,保证自动在线监控数据的真实、可靠和有效,并保存原始监测记录,不得隐瞒、伪造、篡改自动在线监控数据。
第十三条 重点排污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开展污染源及厂区周围环境质量的自行监测,保存原始监测记录,不具备自行监测能力的重点排污单位应当委托有资质的环境监测机构为其实施监测。
重点排污单位应当在国家和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规定的网站向社会如实公开主要污染物的名称、排放方式、排放浓度和总量、超标排放情况,以及防治污染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接受社会监督,并对公开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
第十四条 实行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制度。
省能源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能源结构调整规划,确定燃煤总量控制目标。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应当按照燃煤总量控制目标,制定削减燃煤和清洁能源改造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十五条 建立排污权有偿取得和交易制度,实行排污权的有偿取得和有偿转让。
省人民政府环境?;ぶ鞴懿棵鸥涸鸾⑼骋坏慕灰灼教?,实施排污权有偿取得和交易的监督管理。市级人民政府环境?;ぶ鞴懿棵哦员厩蚺盼廴ń灰捉屑喽焦芾怼?/span>
第十六条 建立排污单位环境信用评价制度。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ぶ鞴懿棵琶磕甓灾氐闩盼鄣ノ唤谢肪承庞闷兰?,并向社会公开评价结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发展改革、财政、商务、人民银行等部门建立联合奖惩机制,根据排污单位环境信用评价状况,在公共采购、评先创优、金融支持等方面予以支持或者限制。
第十七条 排污单位可以委托具有相应能力的第三方机构实施污染治理。委托方与受托方依法签订委托协议,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
第十八条 排污单位在污染物排放达标后,进一步减少污染物排放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予以财政、价格、政府采购等方面的鼓励和支持。
第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公布本行政区域环境质量状况信息。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ぶ鞴懿棵庞Φ惫冀ㄉ柘钅炕肪秤跋炱兰邸⑴盼坌砜伞⒒肪臣嗖?、行政处罚等信息。
第二十条 省、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根据区域环境质量状况和环境污染防治工作需要,划定环境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流域,建立环境污染联合防治协调机制,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测、统一措施,明确环境质量改善目标、污染防治措施、重点行业及重点治理项目,组织相关人民政府实施联合防治。
实施联合防治的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相关环境信息实时共享机制,制定共同实施的环境保护计划和措施,开展联合检查和执法活动,处理重大环境问题。
第二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环境保护联席会议制度,由政府召集、有关部门参加,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承担日常工作,研究和解决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第二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下一级人民政府及本级人民政府负有环境保护责任的部门主要负责人的环境保护工作实绩进行年度考核??己私峁魑豢己巳巳沃耙约岸云浣背偷囊谰荨?/span>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环境保护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每年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环境?;すぷ髂勘?、任务的完成情况;未完成的,应当作出说明,提出整改措施并负责落实。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环境保护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十三条 省、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应当对下一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开展环境?;ざ讲?,对存在突出环境问题的地区,可以不定期开展专项督察。
第二十四条 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本行政区域划分为若干环境监管网格,明确监管责任人,制定环境监管方案,建立环境监管档案,采取差别化监管措施。
省环境?;ぶ鞴懿棵庞Φ奔忧慷允?、县人民政府落实网格化环境监管措施的指导和监督。
第二十五条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对本行政区域秸秆焚烧、垃圾和污水处理、畜禽养殖粪便处置实施监督管理。
街道办事处和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应当协助环境?;ぶ鞴懿棵抛龊帽鞠角幕肪潮;すぷ?。
第三章 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第二十六条 对超过重点污染物、特征性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或者未完成国家和省确定的环境质量目标的地区,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暂停审批其新增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对未完成环境?;すぷ髂勘旰腿挝竦牡厍?,由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相关主管部门约谈其主要负责人,并向社会公开。
第二十七条 排污单位在执行国家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同时,应当遵守分解落实到本单位的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对超过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排污单位,环境?;ぶ鞴懿棵趴梢栽萃I笈湫略鲋氐阄廴疚锱欧抛芰康慕ㄉ柘钅炕肪秤跋炱兰畚募?/span>
第二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主体功能区规划、环境?;す婊捅拘姓虻淖试椿肪吵性啬芰Γ髡到峁?,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引导工业企业入驻工业园区。
工业园区应当配套污水处理、固体废物收集转运等防治污染的设施,并确保其正常运转。
新建煤化工、冶金、焦化等污染型项目应当按照规定入驻工业园区。
禁止引进高污染、高环境风险项目,淘汰严重污染环境的工艺和设备。
第二十九条 排污单位应当建立环境?;ぴ鹑沃贫?,明确责任人和环境?;じ谖幌喙毓ぷ魅嗽钡脑鹑危贫ǚ乐挝廴旧枋┎僮鞴娉蹋⒒肪潮;す芾硖ㄕ?。
第三十条 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制定区域供热规划,建设和完善供热系统,对工业园区和城市建成区的用热单位实行集中供热,并逐步扩大供热管网覆盖范围。
在燃气管网和集中供热管网覆盖范围内,禁止新建、扩建燃用煤炭、重油、渣油的设施,原有分散的燃煤锅炉应当限期拆除。对集中供热管网未覆盖地区原有锅炉,应当进行升级改造或者使用清洁燃料。
第三十一条 禁止焚烧沥青、油毡、橡胶、塑料、皮革、垃圾以及其他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
在省人民政府划定的区域内,禁止露天焚烧秸秆、落叶等产生烟尘污染的物质。
第三十二条 产生含挥发性有机物废气的生产和服务活动,应当在密闭空间和设备中进行,并按照规定安装和使用污染防治设施,减少含挥发性有机物废气的产生。无法密闭的,应当采取措施减少废气排放。
第三十三条 省人民政府环境?;ぶ鞴懿棵趴梢酝ü殖〖觳?、抽样检测等方式,加强对新生产、销售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大气污染物排放状况的监督检查。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ぶ鞴懿棵趴梢栽诨导型7诺?、维修地,对在用机动车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状况进行监督抽测;在不影响正常通行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遥感监测等技术手段,对在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状况进行监督抽测,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予以配合。
第三十四条 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现场设置独立的建筑垃圾收集场所,对施工现场出入口地面作硬化处理,设置清洗设施、设备,清洗出场车辆,防止污染环境。
运输建筑垃圾应当使用密闭式运输工具,按照有关部门规定的时间、路线运送到指定的消纳场地。
第三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城市排水与排污管网建设,保障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正常运行,提高污水收集处理率。
省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公布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建设、运营、达标排放情况,对按期完成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并按照规定运营、达标排放的,予以鼓励和扶持。
对污水集中处理设施不正常运营,或者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省人民政府应当督促当地人民政府限期整改。
第三十六条 从事畜禽规模养殖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规定收集、贮存、利用、处置畜禽粪便。未达到规模养殖的畜禽养殖单位和个人应当采取与其养殖规模相适应的防治污染措施,防止污染环境。
除法律、法规规定的禁止养殖区域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当地环境承载能力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等要求,划定畜禽禁止养殖区和限制养殖区,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并向社会公布。
第三十七条 本省实行跨设区的市、县(市、区)的地表水交界断面水质监测考核制度。
上级人民政府应当责令地表水交界断面水质不达标的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限期整改;有关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削减水污染物排放量,使出界断面水质达标。
第三十八条 餐饮、洗浴、洗车等经营者不得直接向水体排放污水。
加油站、码头、装卸站、野外勘探点等布局分散、位置偏远的排污单位,应当将未处理的生活生产废水转运集中处理,不得直接排入地表水体。
第三十九条 医疗机构、学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单位的实验室、检验室、化验室产生的有害废液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单独收集,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得直接排入城市污水管网或者水体。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ぶ鞴懿棵庞Φ卑凑沼泄毓娑忧慷允笛槭?、检验室、化验室废液处理的监督管理。
第四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组织排查、治理本行政区域内黑臭水体,向社会公布黑臭水体名称、治理责任人及达标期限。
第四十一条 进行地下勘探、采矿、工程降排水、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等可能干扰地下含水层的活动,应当采取防护性措施,防止地下水污染。
第四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土壤分级分类分用管理制度、土壤监测调查及评估制度、污染风险管控制度和监督检查制度,有序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保障农产品安全和人居健康安全。
第四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推进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少耕免耕、粮豆轮作间作、农膜残留减量与回收利用等措施,确保农用地土壤安全。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开展灌溉水水质监测。灌溉用水应当符合农田灌溉水水质标准。禁止未经处理或者处理不达标的污水直接用于农田灌溉。
第四十四条 工业原址场地和其它被污染场地以及潜在污染场地,土地使用权人应当按照国家及省有关规定开展场地环境风险评估和修复;土地使用权人无法确定的,由所在地人民政府依法负责评估和治理修复。未经环境风险评估和修复的场地不得转让。
第四十五条 排污单位应当采用科学的方法和先进的工艺,减少煤矸石、粉煤灰、尾矿、废石、弃渣等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并对固体废物进行综合利用。
煤矸石、粉煤灰、尾矿、废石、弃渣等固体废物的贮存设施停止使用后,排污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封场,并进行复垦或者绿化。
第四十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组织对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置、回收利用和无害化集中处理,逐步推广废旧商品回收利用、焚烧发电、生物处理等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方式。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应当按照规定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投放,减少日常生活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损害。
食品加工、餐饮服务、集体供餐等产生餐厨垃圾的单位和经营者,应当按照规定单独收集、存放餐厨垃圾,交由具有资质的单位进行集中处理。
第四十七条 产生固体废物的单位,不能确定其产生的固体废物物理特性、化学成分、危害特性的,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鉴别单位对其产生的固体废物鉴别分类,属于危险废物的,纳入危险废物管理。
第四十八条 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应当建立危险废物台账。用填埋方式处置危险废物的,应当永久保存台账。
第四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区域卫生规划,合理布局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加强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并保障其正常运行。
第五十条 在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公共服务设施和居民住宅区配套建设的设施产生的环境噪声排放,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第四章 生态环境保护
第五十一条 编制或者调整、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环境?;す婊?、林地?;だ霉婊?、水土保持规划等,应当遵守生态保护红线的有关规定。
第五十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对具有代表性的各类自然生态系统区域,珍稀、濒危的野生动植物自然分布区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域,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地质构造、著名溶洞和化石分布区,以及自然遗迹、人文遗迹、古树名木等,应当采取措施严格保护,严禁破坏。
在前款规定的区域内从事各种活动,应当遵守相关规定,维护生态安全。
第五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安排资金,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ぁ⑸钗鬯推渌掀锎?、畜禽养殖和屠宰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农村工矿污染治理,推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第五十四条 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合理设置、建设农村生活垃圾、污水的收集和处理设施,对生活垃圾、污水集中收集,就近分类处理。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指导村民委员会制定村规民约,规范保洁行为,建立日常卫生保洁制度。
第五十五条 建立饮用水水源地生态?;げ钩ブ贫?。饮用水水源地生态?;げ钩サ木咛灏旆ㄓ墒∪嗣裾贫?。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法律、行政法规对法律责任已有具体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五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应当取得而未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放污染物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ぶ鞴懿棵旁鹆钔V古盼郏⒋κ蛟陨弦话偻蛟韵路?睿欢跃懿煌V古盼鄣?,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停业、关闭。
第五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重点排污单位不公开或者不按照规定公开环境信息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ぶ鞴懿棵旁鹆罡恼Χ蛟陨隙蛟韵路??,并予以通报。
第五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未建立危险废物台账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第六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ぜ喽焦芾碇霸鸬牟棵偶捌涔ぷ魅嗽崩挠弥叭?、玩忽职守、徇私舞弊、弄虚作假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六十一条 在本条例施行后六个月内,省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条例制定实施办法。
第六十二条 本条例自2017年3月1日起施行。
遇到法律问题,有81%的当事人第一时间通过搜索与学习基本法律知识来了解问题的严重性,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与影响;遇到法律问题,及时找律师咨询专业意见,能够降低该问题上存在的95%以上的常见法律风险。
下一步,马上点击“找个律师”按钮,找当地专业的律师进行咨询,确保您的权益及时得到有效?;ぃ档头煞缦?!如果您的情况比较麻烦,不要再犹豫了,我们建议您第一时间找律师解决。
找个律师如何选择好律师?
智律大数据帮你精准匹配!找专业对口的,精准!
根据案情涉及专业选择,系统帮你细分具体需求,快速找到专业律师。匹配度最高的,靠谱!
同时检索全网律师条件,匹配度及理由一目了然,律师结果为您定制。看案例相关的,放心!
查看匹配结果中办过自己相似案件最多的律师,他一定更有经验胜任。Copyright©2025 智律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29106号-1